我们总被一种错觉困住:只要界限清晰,关系就不会越线。习惯性认为“就是朋友”“异性走得近也正常嘛”,但一旦用力回头、想细思那些说出口也说不清的时刻,就会察觉——有些感觉,早已悄悄脱轨。
所有朦胧都不是突然出现的,它是在某一个随口的玩笑、一个下意识的关注之后,被默许发生。
你以为你警觉,其实你早就参与其中。
那那些“关系不明”到底会有哪些实质性的表现?真正开始偏移的那一刻,是什么信号最明显?
一、互动有了“只给你”的倾斜感
和你说话的方式下意识地显得不一样,她对你开玩笑的频率提高,表达更轻松,语气软下来,表情更丰富。别人眼中似无分别,你却能感受到独特的对待。
这种区别化,是一种情绪范围内的偏爱,并非突兀,而是逐层递进。不一定显著,但你一定知道她和别人说话时,不是这样的。
朋友间的社交有礼有度,但你会突然成为她说得最多的对象、笑得最自然的名字。
她没有明说,只是潜移默化地将你放进了更“安全”的环里。
顾晚我说过:“当我开始用句子‘只对你好使’,那其实是我心里已经不小心偏向你了。”听着轻巧,但她说的时候神情像藏了半个剧本。
你觉得呢,你们有这种互相只对彼此开放的某种对话方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