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中医养生夜校占领年轻人夜生活 “中式瑜伽”让身心充电
“两手向上、向前划弧,随即十指弯曲成虎爪,掌心向下……”近日,走进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一处古色古香的大厅内,数十位学员正跟着身着练功服的中医专家认真学习五禽戏。这是该医院今年新开设的中医养生夜校,通过传授五禽戏、易筋经、八段锦等中华养生导引术
/健康养生/2024-07-09 -
专家介绍伏天如何调节饮食作息、科学养生
不要贪吃寒凉食物 避免进行剧烈活动 7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。小暑之后不久进入伏天。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,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民间也有“小暑大暑、上蒸下煮”之说。伏天如何调节饮食作息、科学养生?日前,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
/健康养生/2024-07-09 -
今日小暑 “三宜三忌”需知晓
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,暑气自此更浓,天气会越来越热。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韩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,小暑节气,人体阳气旺盛,气血和津液代谢过快,机体处于超负荷状态,此时对于身体调理显得尤为重要,有“三宜三忌”应予以注意。
/健康养生/2024-07-09 -
小暑:避暑养阳 健康入伏
“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”公历每年7月6日至8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,即为小暑。 今年7月6日是小暑,此时节,阳光炽烈,草木郁葱,清荷摇曳,瓜果飘香,蝉鸣蛙叫此起彼伏,世间万物的热烈与灿烂,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。 暑近湿如蒸,热近燥如烘 小暑是
/健康养生/2024-07-06 -
梅雨季,如何无“湿”一身轻?
中医的五行学说,建立了以五行为内核、五时五方为间架、五脏为中心的医学宇宙观。六月的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,也是南方的梅雨季节,具有高温、多湿的特点,南京市中医院中医杂病(时令养生)门诊宋莹莹主治中医师提醒,此时要特别注意心和脾两个脏腑。心
/健康养生/2024-07-06 -
雨水多湿气重 如何预防外湿侵袭?
近期多地强降雨,空气湿度增加,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。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徐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如果湿气不除,到了冬季就可能会出现很多疾病,例如胃肠不适,容易出现腹痛、腹泻,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等。 徐福平介绍,中医将湿气分
/健康养生/2024-07-05 -
清凉的薄荷怎么吃更香?
小暑马上就到,难熬的三伏已不远。口感清凉的薄荷开始频繁抛头露面,或烹炒菜肴、或点缀饮品,让人唇齿留香、凉爽惬意。薄荷带给舌尖的清凉感,到底从哪儿来?所有人都能大口享受薄荷“自由”吗? 薄荷的清凉感从哪儿来 嚼一片新鲜薄荷叶,立马满嘴清凉。很
/健康养生/2024-07-04 -
薄荷果蔬汁过夜还能喝吗?
薄荷水、薄荷果蔬汁清凉提神,是很多人喜欢的夏季饮品。不过,很多薄荷“小白”总是纠结,薄荷水怎么泡最有效?如果怕麻烦,能否一次多泡点儿,放到冰箱冷藏随喝随取呢?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张慧娟在接受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用热水
/健康养生/2024-07-04 -
高温天气勿贪凉 谨防热伤风
高温天气,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,毛孔扩张、出汗增多,此时若过度贪凉或忽冷忽热,极容易导致夏季感冒,即大家俗称的“热伤风”。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韩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,热伤风属于风热感冒的一种,症状表现为发热重、恶寒轻、头胀痛
/健康养生/2024-07-02 -
夏季养生秘诀:合理饮食补心气
夏季随着气温升高,热邪会耗损人体正气。气虚体质,特别是患心脏基础病的人群,易出现心气虚证,表现为心悸、气短、疲劳、面色淡白和脉细弱等。依据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的养生原则,心气亏虚者,此时宜补益心气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久晒和体力过度消耗
/健康养生/2024-07-02

